“芦竹原料替代减排项目方法学研究”项目评审会在公司召开
5月17日,来自清华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等机构的专家对北京林业大学承担的“芦竹原料替代减排项目方法学研究”项目进行评审验收。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排放交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希良,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会长封加平,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处长、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洁,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圣林,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保护学院教授、碳汇计量与监测中心主任武曙红出席会议。公司副总经理张家启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
为深入了解公司发展情况,张希良一行走进公司数智中心,六十余年的发展画卷徐徐展开,建设步履铿锵有力,智慧生产行云流水。张家启邀请张希良一行走进数字孪生技术精准构建的3D镜像世界,沉浸式感受公司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成果,丝绦声动,飞泻千尺雨,皓卷盈车,自渡万两春,各个车间的真实生产场景以及实时数据在云端全景还原。张家启指出:“公司将生产过程嵌入数字孪生系统,将生产管控以可视化效果呈现,实现虚实联动的实时优化,构建端到端前瞻预警平台,及时匹配精准解决方案,达到质效齐升。”走进新区四长丝,张家启为张希良一行展示再生纤维素长丝产品。张家启强调,菌草特有的耐寒耐旱耐盐碱性在防风固沙、固碳储碳等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将有效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公司积极推进菌草高值化利用,赋予纺织产业链更强劲更深远的竞争优势——菌草自身具备的生物抗菌活性被保留并应用于纺织品中,经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权威检测,菌草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9%,抗H3N2和H1N1禽流感病毒活性率均大于99.99%。目前,公司依托“河南省菌草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推进菌草纤维于体外医用纺织品的应用,也计划针对性研发婴幼儿、妇女等人群所需的贴身日用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走进氨纶五车间生产现场,张家启为张希良一行详细介绍这座智慧工厂:“公司抓住数据这一关键要素,与中国移动合作,打造新乡市第一家5G专网全覆盖的企业园区,利用5G网络低时延、大带宽的特点,赋能数采、AGV 转运、自动分拣、码垛等工序,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数据资产业务化、业务系统数据化。”
随后,“芦竹原料替代减排项目方法学研究”项目专家评审会在公司新区办公楼116会议室举行,评审会组长由张希良担任。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保护学院博士胡晓丹从“芦竹原料替代减排项目方法学”编制背景、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等三个方面作详细汇报。
专家组成员听取了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汇报,审查了相关单位提交的验收材料以及项目承担单位汇报,并进行质询答疑,通过充分沟通交流,针对成果进行提案鉴定,从多角度提出意见与建议。
张希良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该项目融合林业、工业数据开展研发工作,是对碳汇方法学开发范式进行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希望新乡化纤系统总结木材到原料、原料到产品两阶段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特点,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让碳减排有迹可循;探索芦竹碳汇价值转化路径,实现生物基碳汇变现;尝试与方法学同步建设CCER示范项目,进一步明确芦竹行业对中国未来碳减排工作的影响力、供给力与发展潜力,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张家启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强调,新乡化纤将以推动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低碳乃至零碳原料工业体系为目标,兼顾减排与发展,通过原料绿色变革,扎实推进纺织产业绿色转型,推进芦竹产业孵化与成长,构建覆盖"种植−原料-制造-产品"的全绿色链条,实现价值的变量、增量,为国家3060战略目标贡献白鹭智慧。